2014年是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之年,也是选好农村带头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双水镇将通过打出换届“组合拳”,抢占2014年村级换届选举的高地,确保农村组织在换届选举中能够顺利地选出优秀人才、优秀人才也能够下沉到基层服务。
一、突出农村人才的重要性,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针对当前农村面临留不住人才、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困境,我镇将利用好选派18名40岁以下、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综合素质好的后备干部担任聘用干部的经验,加大选派后备干部担任聘用干部的力度,对后备干部进行压担子、交任务,引导他们在日常村务工作中发挥才能和积累经验,提高他们在农村中的声望。尤其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锻炼,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学历高、见识广的优势,适当地安排“暖心屋”等压担子工程,提高他们解决农村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进入“两委”班子铺平路、铺好路。其次,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稳步提高干部待遇报酬,制定科学化的激励标准,在制度上保障村干部的待遇落实,在政治上使村干部能够保持较高的干事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使得能人愿意留在农村、农村也能够留得住人才,确保农村人才在换届选举中能够站得出、用得上。
二、突出农村基层的差异性,加强农村“家底”的摸查。认真组织开展“两委”干部届中考察,组织、纪委、民政、农业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召开“两委”干部座谈会、党员群众谈话会、干部驻村考察等方式,对村(社区)“两委”班子年龄、知识、能力等运行情况、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等等进行“地毡式”摸底,摸清每个党组织的现状,摸清党员的分布情况,摸清党情民意,摸清换届选举的阻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心中有底。在考察的基础上,开展民主评议,考察“两委”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表现,研究制定“两委”班子的调整配备方案,谋划制定部分不再提名的长期任职或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两委”干部的针对性对策,对症下药,减少换届选举的阻力。此外,充分利用优化党组织设置的有利时机,开展后进村综合整顿,加强整治4条“两委”班子建设存在偏弱现象的村,找准“病源”,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下药治病”,从根源上真正地“药到病除”。同时,强化干部驻村工作,严格执行每星期驻村工作一天的规定,督促驻村干部勤驻村、多下乡、听民情,对影响换届选举顺利开展的不稳定因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三、突出农村党员的先锋性,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继续擦光擦亮我镇镇级党校“套餐式”培训党员的“招牌”,在换届选举前有针对性地对全镇4800多名党员进行“套餐式”轮训,集中“品尝”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餐”、“专项纪律餐”、“党性教育餐”等等“套餐”,在党性上教育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换届选举保驾护航;在知识上提高党员对换届选举的思想认识,为换届选举提高思想保证。二是搭建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沟通桥”。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党代表工作室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制定完善党代表接待机制,定期组织不同驻室的党代表开展接待党员群众活动,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换届选举打造一个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村问题的基层平台。同时,注重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外出流动党员的沟通,明确职责,落实专人跟踪,掌握流动党员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去向。尤其是注重发展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式人物,把“双强”式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发展成“双强”式人才。
四、突出农村监督的必要性,加强农村“三资”的监管。目前,我镇37条村366条村民小组已全部实现“组账镇代记”,有效地规范了农村“三资”管理。2013年以来共处理的7宗招投标也有效低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获得了农村群众的广泛赞赏。在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前,我镇将继续完善“三资”监管机制,抓好“三资”管理考核;强化“三资”工作落实,开展“三资”管理专项“套餐式”培训,提高村干部对“三资”管理的认识,增强“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三资”监管力度,开展换届审计工作,把好财务审计关和公示关,让群众明明白白地参加换届选举。同时,开展以“群众路线大家谈”主题的实践活动,加强“两委”干部的作风建设,教育引导“两委”干部要时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树立正确的换届选举观,努力地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