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光临bet365中文官方网站
 
  公开办文件 更多>>
 
在会城街道201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2-05-28
 

继往开来 真抓实干

建设活力文化幸福新会城

  

 ——在会城街道201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何 国 俊

2012117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会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大会作2011年度工作总结,并就今年的工作部署提出几点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街道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会城推进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稳增长、惠民生、建幸福”的工作主线,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发展战略,团结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11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0.07亿元,增长27.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亿元,增长24.99%;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增长30.6%;外贸出口3.6亿美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758万美元;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地方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工作荣获区委、区政府的表彰。

一、深化战略产业发展,经济总量不断上升

一年来,我们抢抓国内经济社会处于稳定增长时期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招商,一批大项目的落户为我们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我街道获评为江门市2011年“十大最具竞争力镇(街)”。

重大项目拉动效应显著。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已进入厂房建设阶段,并完成第一批进口设备招标工作。无限极公司第三期增资项目动工建设,李锦记食品公司老抽扩产车间如期竣工并试产,维达纸业公司设立研发、销售、营运中心。优势产业集群日益壮大,龙头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去年李锦记集团实现产值142.64亿元,增长35.32%,维达纸业实现产值28.1亿元,增长36.4%

产业招商推进实现突破。创新招商方式,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格兰达数控装备产业化项目的成功落户,进一步延伸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商引商,利用会城被授予食品专业镇的契机,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成功引入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然食品添加剂生产”项目,食品专业镇品牌进一步擦亮。增强服务意识,组织企业参加珠江中、珠三角、粤澳名优商品展销会和上海(国际)五金展,鼓励企业拓展市场,实现战略转型。对招商企业实行包干制度,对意向、签约、在建、投产项目安排专人跟进,做好协调跟踪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全年新建、扩建、续建项目27家,实际完成投资15.72亿元。

第三产业发展日渐加快。以江会路商贸轴为抓手,大力发展高端商业和服务业。加快水果市场升级改造步伐,首期工程共7000平方米的新商铺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加快发展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成功引进中健物流园有限公司,新增汽车专业市场销售4S1家,商贸集聚进一步加强。高起点推进房地产业有序发展,碧桂园、尚景园、骏景湾等一批高品质的住宅小区相继竣工。新会碧桂园集团(东岸房地产有限公司)纳税首次超亿元,荣获新会区“金榕奖”。

二、深化城市管理措施,宜居城乡建设不断推进

重视城镇农村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统筹力度,加大与江门市区对接力度,深化城市管理措施,拓展城市管理内容,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城区一体化步伐加快。积极推进“东连”和“南进”建设,城区东进口道路与环境改造有效整治,新峰路二期以及城区北部规划道路征地顺利开展;南新区路网建设已现雏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完善,南湖公园征地工作筹措推进。“三旧”改造全力推进,朝阳里等片区先行点稳步展开。村庄道路改造加快,七堡、西甲等村道和石涧、七堡食品城路灯工程相继完成,12.24公里绿道依期竣工。配合推进今洲路延伸线、圭阳北路连接线和会城大道扩宽改造工程,对接融合市区进程加快。

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大力创建文明城市,强化江门“创文”主战场责任。资金投放力度加大,“创文”系列活动深入人心。着力紧抓水环境综合整治,西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以及紫水河水环境治理实施,受理92宗污染投诉,查处率达100%,顺利完成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复核工作。城南、群菖等5个市场环境升级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城区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卫生死角逐一全面排查,整治责任定人定点落实,市容市貌改观明显,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北门、中心等五个社区“宜居社区”通过省级验收,“创文”成果继续巩固,为江门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贡献力量。

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强。以工带农,确保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按时发放种粮、玉米、渔业柴油补贴等共1100多万元。推行科技兴农,实现优种优养,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加强水利堤防工程建设,44公里的城防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大洞挞沙围等多个内河堤段得到整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春季山地造林1100亩,四旁绿化植树5.4万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增幅超20%的村有9个,三联、泗丫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实现翻倍。

社区服务逐步扩展。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落实明兴、湾、明翠等社区办公用房共2300平方米。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模式灵活创新,服务内容广泛全面,城东、中心慈善超市运作良好,爱心储蓄卡活动深得好评。农村社区创建工作继续开展,茶坑村通过市级验收。社区创建活动屡获佳绩,北门社区获得“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文化社区”称号。

三、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民生工程覆盖不断拓展

坚持民本理念,扩大民生福祉覆盖面,力促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比例达68%

社会保障面逐步扩大。城乡基本保障体系初步构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新农保等政策全速推动,符合条件人群基本纳入保障范围,新农保参保率达98.77%。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按时足额对1450户共3721人发放低保救济金680万元。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落实生活困难群众救济、自然灾害救助,做好困难党员生活保障、军人优抚工作。深入开展“千企扶千村”工作,强化就业服务援助。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400人,实现转移就业142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对口扶贫“双到”工作扎实开展,帮扶翁源太坪村农贸市场建成开张,村民饮用自来水厂落成,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

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围绕我区2013年建成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目标,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按标准不断完善。合理整合和布局教育资源,天马初中、大洞、西盛、灵镇小学顺利撤并,创新中学新教学楼竣工,红卫等8所学校校舍改造工程完成。加强名校、名师建设,深化特色办学内涵,第二届创特成果展示现场会成功举办。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爱心送暖流”助学活动广泛开展,慈善助学对象250人。

人口计生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重新修订计生责任考核方案,落实人口计生例会制度,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各项人口计生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为6500多户家庭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4000多人。流动人口管理措施有效推行,孕前型管理常抓不懈,宣传活动形式多样,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符合政策生育率97.32%出生率9.33‰,自然增长率3.07‰,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并获得江门市“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惠民措施深入落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新城卫生院正式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城医院升级二等甲级医院,并更名为新会第二人民医院。加强老龄群体服务,发放90岁以上高龄老人政府津贴,星光园养老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抓好新农村建设扶持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江咀、潭冲、城郊、永安等村道工程整治完成,一批村内市场、幼儿园维修以及配套排水、照明工程竣工。做好摩托车和家电下乡资金发放工作,发放金额达400万元。加快实施经适房建设和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为6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进行了改造。

四、深化综合治理体制,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完善

多策并举,多措并施,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积极构建平安会城,着力为发展保驾护航,营造和谐稳定社会氛围。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常抓不懈。健全综治信访维稳机制,强化群防群治,公安、驻村以及基层干部、工作站队伍维稳作用进一步发挥,大综治大调解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共受理信访事项199宗,办结180宗,办结率90%。政府服务热线交办事项704宗,已调处686宗,办结率97%。加强特别防护期的矛盾化解,在全国“两会”和深圳大运会期间,未有发生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着力做好排查化解重点矛盾纠纷,解决疑难信访案件,统一部署,堵疏结合,迅速化解仁义、梅江一些村民集体性提出诉求的事件,有效防止了引发连锁反应,保证农村社会大局稳定。重点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深入开展禁毒、打击邪教等工作,实现治安好转,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江咀村被区禁毒委评为“无毒社区”。

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实。围绕“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主题,狠抓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方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理念。加强培训教育,400多家企业人员参加了安全生产管理以及负责人培训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组织了“清剿火患”等多个专项行动,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各类事故明显下降。

应急管理工作继续深化。村、社区应急管理机构网络组建完善。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高,44个区、街道级的避护场所确立, 6个社区相继建成综合应急避护中心,5个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应急协调、预防和管理水平增强,成功处置较大突发事件。街道应急综合队伍配备到位、训练到位、集结调配到位,参与各项急难险重任务达15次。

五、深化统筹兼顾,社会事业不断纵深发展

切实提高统筹能力,健全社会管理,加强动态协调,扩大公共服务,坚持“三个文明”并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政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街道政务公开栏静态形式与网络平台的动态形式相结合,政务公开工作制度体系日益完善,顺利通过江门市级检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街道、村级政务财务公开制度长抓不懈,社区财务收支两条线严格执行,村级年度预算制订得到落实。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及各基层流转站挂牌成立,集体土地资源有序流转监管进一步强化。

科技文体工作成绩喜人。增加科技投入,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公众科普水平。科普进村(居)工作全力推行,新建农村科普图书室14个,南园社区被省科协评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社区电子阅览室和农家书屋不断扩展。44个村(居)信息直通车发布栏更新及时,信息化服务网络不断巩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人才屡创佳绩,会城籍运动员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中连揽5金。

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成功举办建党90周年庆祝纪念系列活动,大力弘扬祥和向上风尚。会城合唱队在区红歌大赛中荣获金奖,“党旗心中扬”专题晚会获得好评。公民道德教育建设纵深推进,公民道德论坛、知识竞赛活动创新开展,我街道被授予江门家庭教育工作示范镇(街)荣誉称号;奇榜新村被评为省、市卫生村;都会吉基里新村和天马五村被评为市卫生村。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加强国防建设,基层民兵营“四个基本”建设达标,48名新兵征集任务圆满完成。顺利完成人大政协代表换届工作,组织代表进行学习和视察。坚持党建带群团工作,加大基层工会组建力度,新建企业工会41家。非公企业团建取得明显实效,中心、南园社区青年中心建设完成,义工队伍进一步壮大,注册人数达4300多人。加强妇女基层组织建设,44个“妇女之家”挂牌成立。强化妇女维权阵地建设,江门市首个妇女阳光驿站在城东社区落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获得“广东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单位”称号。狠抓落实“大调解”机制,“六五”普法开局有序,法制教育深入民心,法律服务全面到位,获得好评。税务、工商、供电、银信、规划等部门主动配合,有力支持街道的中心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六、深化固本强基作用,党建主业意识不断加强

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党建主业意识,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务工作成效显著。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依时保质完成,组织周密细致,程序严肃合法,过程公平公开,“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精简,呈现参选率高、当选率高、妇女入选率高、整体素质高的“四高”特点,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推进,机关内设机构和部分事业单位精简整合,机关一批干部合理提拔任用,事业单位用人核编定员,权责关系和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加强党代表与群众密切联系,建立党代表工作室17个。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深化。积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党务公开载体,做到“三个结合”,全面提高党务公开工作水平。以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为重点,抓好“三资”规范管理的巩固提高工作,继续抓好街道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全年招投标91宗,公开招投标率100%,节约资金142.7万元。坚持从严治党,坚决查处违纪案件,共立案查处党员违纪案件3宗。严格按照厉行节约规定,达到五项费用“零增长”、四项活动“减半”的节省开支要求。

同志们,过去一年奋斗成果喜人,经验弥足珍贵。这些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拼博、共同奋斗,离不开海内外乡亲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会城历届党政领导班子打下的扎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党工委、办事处向所有关心、支持会城建设,为会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同胞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虽然我街道经济社会工作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们亦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结构虽然有所调整,但三次产业比例仍不平衡;二是财税收入虽然平稳增长,但财税来源较为单薄,仍需进一步拓展;三是民生投入虽然不断加大,但民生福祉覆盖面仍需扩大;四是社会大局虽然整体稳定,但信访维稳形势依然严峻;五是作风建设虽然明显改善,但党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2年工作意见

 

2012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会城的攻坚之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形势,继往开来,凝心聚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谋划,确保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取得新突破。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区十四届人大会议精神,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会城这一核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合打造珠中江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重点基地;配合建设区域重要商贸旅游和物流中心,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加强社会建设,持续改善民生,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赶超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努力当好江门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坚定加快发展信念,重点围绕“三个着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坚定加快发展信念,努力开创会城科学发展新局面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会城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念,充分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会城科学发展新局面。

树立加快发展理念。要按照当好全区乃至全市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要求,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有出路”理念,把加快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当前,会城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时代赋予我们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的历史使命。街道、村(居)两级新一届班子已选优配强,全街道上下要形成齐心实干的良好局面,树立在新时期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的理念,紧抓机遇,励精图治,勇于作为,真抓实干,提高各级执行力,推动会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明确加快发展方向。作为珠三角地区发展蓝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处于新会中枢位置的有利区位优势,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总体思路、总体策划,围绕建设珠中江经济圈先进制造业重点基地和区域重要物流中心以及宜居城市的目标,主动融入江会同城化、珠中江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一体化,通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着力带动区域充裕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以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总体实力为目标,加快构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实施加快发展战略。随着《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珠三角和市区一体化加快推进,特别是广珠铁路、广佛江珠轻轨、中开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相继建设,会城发展环境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经过多年努力,会城“工业强街,三产旺街”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基础积累已相当雄厚,为加快发展增强了底气。南车项目即将投产、配套产业园加快建设以及其他大项目陆续上马建设,使我们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我们有信心通过深化工业发展这一战略重点,以二产带三产,使会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迈上新台阶。

二、落实率先发展措施,着力打造活力新会城

在会城发展进程中,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社会注入强劲动力,激发了良性发展的活力。目前,一个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会城框架已初步形成,有着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再现活力,重展辉煌的蓝图已绘就,下一步,我们要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注重加快宜居环境建设,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增强发展后劲,使会城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活力。

一是科学发展,激发增长活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工业载体建设,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全面提升三产水平,推进经济科学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食品保健品、生活用纸、五金不锈钢、电子电器、古典家具五大优势产业,打造特色明显、规模效应、链条延伸、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以南车项目为龙头的轨道交通制造产业打造成会城产业发展新力量。着力扶持骨干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抓好现有企业的增资扩产,做大规模,提升效益,进一步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狠抓科技自主创新,配合推进科技新会建设,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企业总部,支持无限极公司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继续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企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注重选商引资,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实行选商引资,提高准入门槛,从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对落户项目严格把关,污染大、能耗大的项目坚决不上马。要继续盘活存量土地,挖掘未利用地、低效已用地的潜力,加强后续监管,落实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行“零地招商”。以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民营工业园、七堡食品城等专业园区为重点,促进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特别要按照建设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城际动车组修造、出口、研发和技术标准创建基地目标,加快推进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突出抓好牵引、信号、制动和转向架等轨道交通核心技术方面的配套企业入园。实施大项目拉动战略,继续落实领导班子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强化跟踪服务。重点抓好李锦记扩建、无限极三期、格兰达数控装备等重点工业项目。

发展现代服务,提升三产发展水平。要立足会城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发展以房地产、商贸、现代物流、酒店旅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动会城现代服务业向高端提档升级。要按照区委全会提出的“建设三大物流区域”的要求,积极推进广珠铁路轨道物流区域建设,努力将江会路片区和南新区打造成为江门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加快完善水果批发市场、古典家具、机电五金、汽贸、厨具等专业市场的配套建设,推进中健物流园项目建设。全力配合抓好南湖公园、企业创新基地的启动建设等工作。以城市扩容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开发高品质的商住小区,重点推进碧桂园四五期、尚园、骏景湾豪庭等三产项目;加强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确保房地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城区商贸服务项目建设,吸引外来消费群体,繁荣城市经济。

二是优化环境,拓展宜居活力。要开阔视野,跳出会城高起点谋划,配合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围绕山水做文章,做到显山露水,彰显“山水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山水”的独特魅力。

加快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空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环境、人居环境和无障碍环境。深入开展宜居城乡创建活动,大力创建“名镇名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鼓励建设农村住宅小区,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实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抓好“三边”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要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严控污染排放,推进清洁生产,切实保护好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做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加快“东连”、“南进”步伐。“东连”方面,着重配合江会路片区的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市区一体化和同城化,配合完成新峰路二期、潮兴路与圭阳北路连接等路网工程,引进中高档大型商贸服务项目。“南进”方面,要重点抓好南湖公园的征地工作,配合启动南湖公园建设,推进建设启超大道二期、厂前路、疏港大道一期等路网工程,拉开城市框架,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加快“三旧”改造步伐。按照区的统一部署,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快实施30多个“三旧”改造项目,力争早出成效。坚持拆旧插绿,多建小公园、小绿地,美化城市环境。注意开发中的保护,保护好公园路、大新路、仁寿路等历史风貌街,保持历史特色。同时,配合完善城区道路网络,优化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增建停车场,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现象。 

三是兴街带村,增强村级发展活力。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村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结构,落实种粮补贴政策,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因地制宜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继续实施“一村一品”活动,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主导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施农业创名牌战略,扩大特色农产品规模,拓展陈皮产销和深加工,引导发展精品果蔬、苗木花卉、观赏农业。

大力促进“三农”工作。配合区建设生态农业技术示范园和陈皮GAP产业园,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上新水平。深化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完善现代农业流通服务体系,配合建立区农资物流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强化监管集体土地资源有序流转。支持村(组)发展物业出租,稳定收入来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保障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加大对经济薄弱村扶持力度,力争早日实现所有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均超50万元。打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战,巩固扩大扶贫开发成果,以优异成绩迎接省市验收。

三、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打造幸福新会城

强化以人为本的城市工作理念,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每年新增财力的60%以上要用于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彰显公平正义,提高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和谐感和幸福感。

继续建设民生幸福工程。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一批城市公园,重点是配合区政府启动石涧郊野公园首期300亩和荔枝山公园建设,完成绿护屏公园建设,逐步改造提升艇仔湖公园、平山公园、菱东公园和中心公园。进一步完善星光园养老服务中心设施,配合加快完成分质供水工程建设。深化推进社区管理改革创新,加大宜居社区创建力度,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各项防汛措施,增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抓紧推进南车项目配套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内河堤防二期加固、沙堤冲河岸整治、大洞口水闸和小洞冲泵闸重建以及都会水库涵管更换等工程。

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五年后实现全覆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不低于12%,五保标准不低于城镇(农村)人均年收入的70%。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和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完成危旧房改造,配合推进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问题。

继续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化解社会矛盾。加强信息公开,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利用各种信息管道,及时发布群众关心的公共管理信息,加强社会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形成社会管理良性互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继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落实稳定第一责任,继续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注重在法制框架内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调处规范化建设。加强和完善基层信访网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矛盾排查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把不稳定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开展基层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调委会的工作能力。强化社会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力度,确保社区矫正对象“零重新犯罪”。

继续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强化人口计生工作,从做好宣传教育、推行人本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深化“两无”创建、力促“后进”转化等方面入手,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定期检查辖区内的水利工程、机电排灌、围堤水闸、山塘水库。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发挥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切实抓好武装、工青妇和关工委工作。

四、扩展特色资源效应,着力打造文化新会城

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的目标,充分挖掘会城深厚文化底蕴,扩大特色资源影响力,打造具有会城特色的教育、政务、产业等文化,打响会城品牌名声,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

构建特色教育文化。实施人才强街战略,吸引和培育各类优秀人才。传承和发扬尊师重教传统,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推进教育均衡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特色办学,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合理布局教育资源,配合建成东区学校。创新学习交流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区域特色教育文化。构建教育现代化体系,力争2013年底前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

展现侨乡城市文化。创建文明城市再起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弘扬侨乡文化精神,营造昂扬向上的氛围。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体育活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特色”、“品牌”文化社区的创建系列活动;推进“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管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扎实开展品牌义工服务活动,增强义工服务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争取所有村(社区)都建立综合性文化室和文化广场。

发展优秀历史文化。继续抓好《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积极开展推介会城文化产业、文化遗产、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配合办好葵乡艺术节、陈皮节等特色活动。挖掘具有会城特色的文化元素资源,大力扶持葵艺、古典家具、武术等民间特色文化,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发挥会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丰富城市文化内涵。配合推进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绿护屏和石涧景区等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完成南坦葵林扩容保护工作。构建特色文化传播体系,拓展对外交流,通过“珠三角十大友好镇街联谊”、展销会等活动形式,塑造现代城市人文形象,扩大会城影响力和知名度。

建设现代政务文化。推进依法治街。开展“六五”普法,配合创建法治县(区)工作。严格实施倒逼机制,加强督查督办,全面提高执行力。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健全党务、政务、村(居)务以及厂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抓好人大、政协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加强组织基础建设。完善学习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干事能力以及党性修养。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创一流业绩,勇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加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工青妇等组织的组建率。加强党员纳新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严格履行廉政承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查处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健全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不断推进源头治腐工作。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真抓实干,确保政令畅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同志们,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使命。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让我们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切实提高执行力,真抓实干,紧紧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推进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建设活力文化幸福新会城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党务公开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邮编:       Email: